Home
March 2011, Issue 021

校友投稿 

面書/Facebook
- 網中人

  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創立六年,現時活躍用戶突破五億,這個數字是個“重要里程碑”,甚至最終可衝破十億大關。Facebook如果是一個國家的話,那麼就是世界上第三人口大國。Facebook已開始蒐集使用者與Facebook的故事,將會開放Facebook stories故事網站,供使用者選出最佳故事。同時,Facebook可望在今年超越Google成為全球最多人瀏覽的網站。

  不少80後或90後都登入Facebook、twitter社交網站,更將網站連結至網誌。不過,個人資料及網上活動卻可能隨時被起底。有專家警告若用家在社交網站存放太多個人資料,有天或需改名換姓才可免被起底。早前網站廣泛流傳一些片段,有態度惡劣的女顧客、口出狂言的男駕駛者、涉及虐待小動物的少女和掌摑警員的權貴女子;都被狂轟並將其個人甚至家人資料公開,令他們感到困擾和不便。網民利用此平台成了“地下判官”,對不滿之事大肆批評一番,不平則鳴,並號召網友全力支持,齊來當判官。

   Google未來仍傾向儲存用戶的個人資料,他們粗略知道你是誰,你關注甚麼,你朋友是誰。長者朋友在Facebook開了戶口,興致勃勃的學習和朋友通訊並加入相片分享,不久發現相片被全部翻出來,感到私隱無存,生氣得很,要求馬上取消戶口,但經職員多重了解後,還要在十四天後始能取消,此後對此沒信心了。

 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競選總統時,成功借助Facebook建立網絡,組織青年義工及籌募經費,相繼擊敗民主黨內的希拉莉和共和黨麥凱恩。人氣旺盛,朋友高達1000萬。奧巴馬總統亦提出忠告:小心你們放在Facebook的個人資料和信息,因為不管你們做了甚麼,日後都可以被重新翻舊賬。在愈來愈多年輕人可以不讀報紙、不看電視、不聽電台、但不可不上Facebook的趨勢下,政府如何在Facebook爭取他們的認同。

  Facebook曾遭網絡保安分析員“入侵”,洩漏聊天室對話內容後再陷危機。檔案共享網站Private Bay流出逾一億個Facebook用家資料,事件證明Facebook“私隱設定混亂”,且並無致力防範危機發生。但Facebook方面表示,已提供多種簡易私隱設定供用戶選擇,用戶絕對有權限制旗下的資源分享,亦可將其名字刪除於搜索引擎瀏覽範圍之內。其實Facebook早應預料到必有黑客入侵,盡早做足預防措施。

  手機部分亦會竊私隱──經研究過30萬個手機應用程式後,發現四分一iphone apps及約一半Ardroid apps竊取用家私隱,有關資料包括用戶聯絡方法、圖像、文字信息、以及網上搜索紀錄等。這些應用程式內藏“木馬程式”,專門收集用家敏感資料,然後在沒有知會用家下,將數據傳送到第三者手上。因此,若資料沒有好好被保存,隨時遭受到黑客入侵和發生身份盜竊等問題。

  其實洩密事件歸咎於兩大原因:其一是智能手機並未能提供足夠警告;其二是用家為可盡快啟動apps而忽略警告。

 

bt